第一天,我們來看看新版ISO 10993-18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吧~
1. 安全關注閾值 - SCT
如果一種未知的可浸提物或者瀝出物的劑量低于該閾值時(單位:μg/day),其對致癌和非致癌毒性作用的安全影響可以忽略不計。
2. 毒理關注閾值 - TTC
即一個成分(瀝出物或者作為潛在瀝出物的可浸提物)的暴露水平(單位:μg/day),低于該水平時對人類健康沒有明顯的風險。
3. 分析評估閾值 - AET
將 SCT 直接轉(zhuǎn)換為與特定制劑相關的分析閾值。如果低于該閾值的可浸提物或瀝濾物無需識別鑒定或者定量(單位:μg/ml),更無需報告出來進行潛在的毒理評估。ISO 10993-18標準的附錄E對AET的計算和應用做了詳細的闡述和舉例。
專家點評
通俗地說,當可浸提物或瀝濾物的量小于SCT時,其不會對人體造成毒性作用。SCT由美國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研究協(xié)會(PQRI)最先在經(jīng)口鼻吸入制劑的藥包材中使用[5],為藥包材相容性研究更具可行性奠定了基礎。
從定義內(nèi)涵上來看,TTC和SCT具有等同性,但前者在醫(yī)療器械的毒理學風險評估過程中更常用。ISO/TS 21726:2019作為醫(yī)療器械生物相容性評估過程中TTC的應用標準[6],詳盡介紹了不同接觸時間的器械如何選用不同的TTC值,以便合理地進行未知可浸提物和瀝濾物的發(fā)現(xiàn)和鑒定。更重要的是,該標準強調(diào)了基于TTC值進行的化學表征,可以作為一些生物學安全評價的終點,從而豁免致癌毒性、生殖發(fā)育毒性等全身性毒性的動物試驗。
概括地說,對未知可浸提物或瀝濾物進行掃描法識別、鑒定和半定量時,需要將基于劑量的閾值(SCT/TTC)轉(zhuǎn)換成基于濃度的閾值(AET),以便在實驗室的色譜方法中,對于那些超過AET的色譜峰進行鑒定和半定量,然后進行毒理風險評估。不過需要強調(diào)的是,對于特殊毒性的化合物(例如亞硝胺類、多環(huán)芳烴類、巰基苯并噻唑等)以及金屬元素雜質(zhì)等,AET的概念并不適用。
了解了這些基本概念,明天我們共同來探討化學表征的原理、應用及流程吧。
參考文獻
[5] Safety Threshold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Extractables and Leachables In Orally Inhaled and Nasal Drug Products. Product Quality Research Institute (PQRI).2006
[6] ISO/TS 21726:2019.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— Application of the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(TTC) for assessing biocompatibility of medical device constituents.2019.